欢迎访问国际新闻界,阅读全球热点、国际时政等新闻事件

国际新闻界 > 新闻 > 国际 > “向内看”秦风艺术展——央美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访

“向内看”秦风艺术展——央美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访

当前栏目:国际||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5-01-17 10:04:00|阅读:
tag标签: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视频

2024年12月6日元典美术馆举办了《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央美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心(CARC)特别采访了艺术家秦风和元典美术馆馆长谷燕

 

 

左:元典美术馆馆长 谷燕,右:秦风

 

CARC :请您聊一聊您与艺术家秦风的艺术缘起?

 

谷燕:我和秦风的缘起说来比较话长了。因为我们俩有一个特别共同的话题就是关于美术馆。秦风在宋庄有一个当代艺术馆,而且我们俩比较特别之处都是靠自己供养美术馆。经常的话题,秦风是如何多卖一些作品赚钱养美术馆;我也是一样,自己怎么样让有限的钱在美术馆的日常运营中做更多的事,并且能够维持的更加长久。这是我俩的缘起。说到艺术当然是我们在认识过程中自然就会说到对艺术的认知或是艺术的态度。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 :从学术的角度,您对于“边缘主义”是如何理解的?

 

秦风:这是一个误导,这是一个学者给百姓或者说是知识分子提出一个新的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误导。“边缘主义”我觉得城市的去中心化、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现代信息社会,谁是边缘?以城市为中心所谓的现代文明未必是一个中心主义,并不是。中心不确定何谈边缘,所以这是一个伪命题。sorry希望没伤害到学者。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从艺术商业市场的角度来观察,如果说“边缘主义是一种自我认知及选择的主动艺术态度。它在抽象的表现形式中寻求创新,但观众往往难以理解,因为传统的逻辑观念与抽象的画面表达的意象相冲突。在中国,边缘主义的艺术和理论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当下您对于“边缘主义”是如何理解的?

 

谷燕:“边缘主义”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是我们2022年做的一个展览的名称。从长远来说也是元典美术馆的艺术态度。

 

 

左:《冰水的边界》,朱金石,布面丙烯, 360 x 480 cm (6拼),2021

中:《叠X柠檬黄+灰+白》,陈文骥,布面油画, 206 x 161 cm,2021

右一:《柏林墙》,秦玉芬,宣纸彩墨, 180 x 500 cm,1990

右二:《无题》,谭平,布面丙烯, 400 x 300 cm,2021

《边缘主义》展览现场,Yan Art,2021

 

“边缘主义”可能在经济学、哲学范畴内都会有很多的诠释,但是在艺术圈我觉得上升到主义只是我们在做讨论或者长期来做艺术的一个态度,像宣言一样的。因为先锋艺术,艺术的发展一直是靠所谓的先锋性在推动,推动先锋艺术的自觉是艺术家“我不能成为大众的主流”。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他一定是在一种自我边缘化、这种所谓的边缘并不是说,比如印象派最早起来的时候是被边缘的,但是最后也变成主流,变成经典了,自然会产生新的东西,所以边缘首先说是对主流的一种距离。这种距离决定了我对它,首先可以比较冷静地看;第二,我跟它之间有一定的对抗性。因为你如果顺着它就会可能比较难以产生新的思想或者是出现一些新的艺术、新的艺术流。所以我一直在聊天就是说边缘并不是我的处境。但是边缘是我们的一种自我选择,这种所谓的自我选择/这种自觉,是在我们的艺术生涯,无论是我们做艺术、做艺术家还是说做展览、做批评家、策展人,但是我们的这种态度就决定了我们不会向主流靠拢。并不是说主流不好,如果大家都去做主流,这是我的理解,大家都去主流的时候,谁来做这些非主流,通过非主流能找到他的先锋性来对这个时代、对艺术做这种推动呢?甚至于即使是我们没有推动,但是我们是不是在这个时代能发出另外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如果不做可能过了很多年以后回头望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个时代好像就一个主流吗?如果是一个主流,可能就难以产生新的思想。所以我觉得就是所谓边缘主义其实是一种自我选择。

 

 

《欲望风景系列2024-4-1》,秦风,特制纸、丙烯、墨,110x160cm,2023

 

CARC:此次展览《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您在前言中提到“从80年代开始,红色细线条间隔地不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有意思的是简单有序贯穿或纠缠纷杂地搅动画面的交替,其逻辑却不甚明了。红色细线的神秘主义包裹并时时牵动他的思绪,使得探寻自我。”您如何理解“向内看”?

 

 

左:《欲望风景系列2024-4-1》,秦风,特制纸、丙烯、墨,110x160cm,2023

右:《欲望风景系列2024-3-15》,秦风,特制纸、丙烯、墨,160x270cm,2024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秦风:“向内看”这个命题我觉得是很有意味。通常大家都会拟定一个宏大的主题,都是向外看,跨界、融合。讲巨大的、宏大的主题。“向内看”我们古人、禅学、儒释道里面要讲究内心、内在,还有一个内循环。这里面所谓“内循环”就像自然,它实际上在循环的过程中是一个内循环,并不是外循环,我们到外太空去,实际上没有太大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我觉得内在/内向是一个自我的醒悟/反省的过程,自然也是有一个修复的过程,内在自身有修复能力,所以我觉得内向/内在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它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拓展的,可以延展的。“内在”它又包含了外在,又包含了存在和消亡的东西,一些存在主义的东西和一个消亡的东西,或者是幻象的东西。内在的东西,我们说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它就是一个世界一样。我觉得这个里面从这个角度可以命题,可以展开这个命题。

 

 

《欲望风景系列1507-2-32》,秦风,亚麻纸、丙烯、墨,156x300cm,2012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内在最典型的,如果从图像/图式上解读的话这就是一个内在和外在的关联,有关联性的这样一个图式解读。所谓的内向/内在,我们镜内/镜外,框内/框外,这里面它都有两种全新的图景和解读的空间,比如说这个画框,框内,框外它也是一种图式的逻辑性在里面,它有一种就是说这种信息学里面讲:他就是一个隐性的结构和逻辑在里面,所以内在的东西更能够去传达接近于自然和人的这个关系。外在的东西就是我们无法驾驭和无法想象、无法看到的宇宙等等,它实际上是一个大的外在空间。所以说这个里面就是二次肯定,我们的经验、知识、二次存在以及内在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来肯定这样一个概念或是阐述这样一个概念。这种图式的成熟和脉络结构就很清晰,刚才说的内在的话题/内向的话题它就比较接近。

 

我们的古人也好,我们现在的人也好,尤其是东方哲学就是对框内/框外,内心/外在,这些我觉得比西方哲学更清晰,逻辑更清晰、更自然。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谷燕:其实做秦风这个展览,可能是我在所有的展览生涯里面最累的,最困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秦风的展览非常多,而且秦风的作品之多。大家在做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大量的作品聚集在一起,然后形成了一种非常庞大的阵势。但因为我跟秦风聊的比较多,从美术馆开始,我对他的更了解,始终觉得他有一个外人不知的一面,而这个为外人所不知的这一面可能是秦风真正艺术的驱动力。但是究竟怎么做能把这种驱动力能够表现出来,我们比如说他在任何一个地方,包括我们看这次展览中的视频播放,他都是作品极为密集,每一件作品都有很强的张力。

 

 

《迎风》展览影像,威尼斯,2016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家会更容易被所谓的当代水墨或是东方文化的诗意,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其实都只是他的一方面,他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比如说这个红线,我们说这个东西被画红线了,表示的是什么?界限/禁忌,你不可以超越的。但我们也可以说什么什么挂个红线,那是什么?是一种图腾,是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说杨白劳和喜儿,喜儿她为什么要扎一个红头绳?“红”代表什么?代表了吉祥、喜庆,也是一个红线细绳,其实我讲的只是一点点了,红线它本身语义是非常宽的,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多的讨论过这些,但我觉得不重要,这种红线自身带有一种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在他的作品中画的红线我们不能去界定,他是处于某一种特别的性质,这是特别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这种红线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有时出现的时候是规律的,有的时候是纠缠的,有的时候甚至跟迷宫一样,是一个难以打开的结,我觉得作为艺术家他是什么?他是社会人,他一定对这个时代、对这个社会,他走遍全球,他一定会有他的感知、他的认知和他想要表达的,这种表达有许多并不是他设定的,比如我这次要表示吉祥,下次要表示界限,当然有他设定的时候,但大多数的时候,其实他是一种内在的不自觉的反应,但这种不自觉的反应可能真的是他的思想的体现。

 

 

《欲望风景系列1803-2-1》,秦风,亚麻纸、丙烯、墨,315x149cm,2012

 

那么这次的展览为什么我说要“向内看”?我们看秦风,你说他是个高产的艺术家,但你看他很多这些小稿都是他的日常,他的思考表现出来的,有很多我们都没有见到,很多的不同形态。每个艺术家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家,他的大脑就是一个智库,但这个智库究竟是被什么东西影响,然后我们究竟来怎么看这个艺术家,所以这一次我就是说我跟艺术家讨论也好,包括我为这个展览要专门跑出去把大脑放空,然后来想这个展览到底怎么做,其实挺纠结的,我做了无数个方案,然后我还专门跑到西北去,因为我没有去过西北,我说一定要在冬季荒芜人烟的大西北呆一段时间,你说他是现代主义的,他也不是,他一定不是的,但是我一定要找到他在当代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种东西有的时候难以言喻。所以这次,总的来说,我想让大家看到秦风的另外的一面——就是他内在的丰富性和思想的神秘性,而不仅仅是我们过去谈到的非常张扬的那一面。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 :您的艺术大多是您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既与古代文明产生对话,又有着充满野性的原始欲望的迸发,这种向内看的原始欲望使观者感受到人类文明与欲望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二者合一,兼并着欲望的驱使与文明的升华,国际资深策展人Curtis L. Carter(克提斯·卡特)的评论中“不同于20世纪早期的艺术家,秦风没有在艺术和政治交汇的政治美学中寻求对于艺术在人类经验中所扮演角色的解答。他拒绝将艺术与短期的政治目标相结合,而是在连结艺术和哲学的过程中把焦点放在对于人类存在的更深层次的表达。他对于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失语延伸到了全球化的政治话语中。他倡导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建立新式的艺术类型,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淀。秦风依旧专注于把艺术作为阐释人类存在的深层意义的传播者这一重要角色。”您是如何运用这种气力、生命力或者说是气势来表达自身内在的感性与理性?

 

秦风:就我而言,我觉得与一个人的生命经历有关系。这种经验性的东西和文化场域的影响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说我生活在新疆,有56个少数民族,有十几种语言和文字,有广阔的沙漠草原和大山连接着整个欧亚大陆,整个横跨上万公里。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其实是与您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秦风: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很难想象我能做好一个文人画的画家,因为这种东西实在无法进入到一个小的局部上去,因为你的生命环境、生存环境以及整个大的文化氛围和地域氛围使你没有这种东西,你的DNA里面没有你对微小景观的东西,影响很小,大的景观和自然的季节变化落差都很大,在复杂的语境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使你无法着重一个点上,比如说我是一个南方或一个岛民或者是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因为你几十年的创作经验生涯中感受到比如说在欧洲生活那么多年,在美国生活二十年,这种西方的东西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有人说你是受这个影响、受那个影响,反倒我觉得相反,更加明确我的成长环境和我的经验反倒更具有这种符号性或是民族性,或是这种个性的东西,更符合我的个性,就像母语。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这种多元化的经历并没有改变您,而是说更加强了您很原始的一些东西。

 

秦风:没错,所以出现了这种力和对欲望的直接和比较庞大的叙述有关系。如果你没有内心的经验,没有这样一个复杂的经验和影响的话,你不会有这样一个非常多元,非常有力度的这样一个选择和表达,这就是一个文化和族裔性的区别了,你像爱斯基摩人,他就可以承受零下30、40度,你无法阻挡。你像一个南方人很难,他就变得很瘦小,像零下30、40度没有问题,你怎么感觉不像汉族人,其实就是地域/地域文化的影响。

 

 

《金刚经系列》,秦风,册页、丙烯、墨,95x40cm x32,2021-2022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 :元典美术馆于2008年创办,是一家非盈利国际化当代艺术专业展览机构和艺术实验交流平台。于2010年经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为正式的艺术机构。在您以往的文章中提到:“因美术馆、库房,几乎年年折腾,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搬家前的装修中,习惯了搬家”,在当下局势境况中,依然坚守初心与使命,元典美术馆的愿景与对未来的期翼?

 

 

《跬步 | 元典美术馆(武清)三年展》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武清,2023

 

谷燕:元典始终在探寻着一种东西,去年我们在武清做的“跬步”三年展其实就代表着元典美术馆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真的是可以向前走一步,哪怕是非常小的一步,只要我们走了,它就一定有存在的意义。

 

 

《金刚经系列》局部,秦风,册页、丙烯、墨,95x40cm x32,2021-2022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策展人谷燕在文章中谈到:在一个传统以“差不多”,“少许”为逻辑的国度,以抽象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及艺术家时常面临的尴尬是专业圈、理论圈多以西方艺术史及逻辑、哲学为参照进行解读、诠释,给予结论或炒冷饭,或是玄而又玄,中国抽象艺术的底层思维逻辑与观念,鲜有理论提及,您如何理解中国抽象艺术在国际中的发展?您认为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形势?或者说怎样才能够被认定为是理性的或科学的?

 

秦风:我觉得我针对艺术爱好者和我们的学者们有一个问题。当有一次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一个很重要展览的时候,他们的门口挂大的广告从楼上五层楼、十层楼高的广告,是八大山人石头的一个局部。我当时一眼看,我说这个抽象画太萌了,但我又觉得特别熟悉。最后一看是八大,我想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其实中国传统里面有些东西是非常抽象的,只不过我们觉得我们认识那个题跋盖了个章,实际上我们懂汉字,在西方人看来一个图章也好、一个落款也好,非常抽象。所以说很多包括毕加索这一批人,包括贾科梅蒂这一批做雕塑、做空间艺术,他们公开的也承认了,波洛克认为受东方的哲学、东方艺术的影响很大,只不过他们此后成名了,他们逐渐修改/修正他们的理论,原因不是由他们说了算,因为批评家和历史学家也有意带着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强势文化的这样一个身份去重新编辑所谓现当代艺术史的时候,把很多东西就校正到了一个西方角度,我认为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讲呢?前一段时间有一些书法界的乱象层出,可以暴露出这种不自信或者不能理解他本身的母语文化和汉字的这种当代性,甚至非常前卫/前沿性的艺术形式,是因为他不是特别自信或者说没有理解透彻这种艺术形式的非常国际化,我们说抽象也好,当代也好,五百年、八百年前的一些东西非常当代。

 

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的理论体系和我们的学术建构是非常浅薄的理解西方和东方的东西,而我们的学者们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专家,比如说研究八大的专家,研究明清的专家,包括故宫博物院、艺术研究院等等,基本上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的身份在作学问,一会儿当代艺术、现代艺术,一会儿什么艳俗、波普,眉毛胡子一把抓,当然理出来的东西谁都看不懂,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耐心深入地去研究,我这样说请不要介意。

 

 

《欲望风景系列2024-4-1》,秦风,特质纸、丙烯、墨,160x187cm,2023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我认识一个专家是英国人,帮助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还有很多博物馆的鉴定,准确率比我们的专家还要准确,为什么?是因为他花出了二三十年就研究中国的青铜器、瓷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陶瓷的专家,甚至连中国的八大等等这些艺术家的真正的专家,反倒英国的专家看得更理性。而我们的学者们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现在有一些学者,你让他看一些古典的、现代的一些东西,他看不出一二。

 

 

《扇子系列》,秦风,纸本、丙烯、墨,60x35x5cm x60,2021-2022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但是他们总会用非常华丽的辞藻修饰苏格拉底怎么说,尼采怎么说,毕加索怎么讲、怎么做,杜尚怎么想,可能是那个时候他在做他的东西,他并没有想这么多,他们只是艺术家做他们的艺术,而这些学者们,最典型的波洛克和安迪·沃霍尔等等,那时美国只是需要打造一个明星,就像迪斯尼、好莱坞、麦当劳一样的,这是美国文化,他们需要明星,他们打造出来这样一个快餐文化,一个民俗明星,所以我们把他捧成神了。实际上这是我们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这是他们的文化,他只有两百年的文化可以理解,而我们今天很多人仍然还是非常被动的在咀嚼这个味道,就像嚼了30年的口香糖,改革开放30年,口香糖在不在?还在你嘴巴里面,什么味道,他已经麻木了,他没有辨识度。因为什么?其实就没有味道。他只是习惯性地咀嚼。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 :您如何看当下艺术家及艺术机构的主动自我边缘化,主动远离热潮,寻求自我的艺术真理与逻辑?

 

秦风:我个人有体会,我是一个不能在边缘的地域里面出身、长大的人,我又有意识的走到了中心,大的城市中心上去,城市中心工作,欧洲的中心柏林生活,世界的中心纽约,去工作、生活、创作参与他们的近四五十年的活动,展览、学术、教学、交流,所以切身的体会到我是从边缘来的,现在同样我的经历也回答了您的问题,实际上我也想更回到边缘区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我在西藏建的工作室没有人烟,在海边也是没有人烟,我觉得这就是叫边缘了,再往前走就到越南了,往越南走就到印度了,再走就到边疆沙漠里面去了。

 

 

《手稿作业》,秦风,纸本、丙烯、墨,30x30x5cm x8,1983-2024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谷燕:这是一种自觉选择,或说是一种自发的选择,还没有到自觉的,因为从自发走到自觉需要一个时间,就像我本人从一开始做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是我用“排他法”,就是说“我不做什么”,一点一点的慢慢的,通过展览势必就要有交流,无论是做理论的,还是做思想的,还是做其他的交叉艺术的,我们通过长时间的交流、沟通,包括全世界去看,我们自己做展览的讨论等等,慢慢是觉得“我要什么”,什么样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扪心自问:你要什么?我要什么?

 

 

《手稿作业》局部,秦风,纸本、丙烯、墨,30x30x5cm x8,1983-2024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边缘是一个伪定义,核心不确定,边缘无法确定。

 

秦风:没错。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从学术层面或是更高级的知识结构层面上应该讲城市文明,它应该是一个中心文明或是文明的中心,人们不应该大动干戈,也就是说所谓的用边缘主义特别来修饰自己。

 

什么是边缘主义?“边缘”有时通常是一个国家的边缘,一个历史的边缘或是一个民族的边缘,从某种意义上这个词不准确。如果说“边缘主义”的话,以什么作为支点,主义吗?一条线叫边缘,一个悬崖叫边缘,跨界边缘,一个国家跨界也叫边缘。我们说的地理历史,历史上界定一个历史,哪个朝代和哪个朝代是边缘?我们的知识结构?工业文明边缘就是农业文明,边缘就是工业文明。

 

 

《手稿作业》,秦风,纸本、丙烯、墨,30x30x5cm x8,1983-2024

《向内看-不一样的秦风》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2025

 

CARC:不应存在边缘。

 

秦风:当然,我们存在上下五千年,当然是交替的,就像音乐一样的,三个乐章横跨整个人类文明历史,像贝多芬的《交响曲》,三个乐章整个是命运交响曲,命运是从生到死,是生之前,是父辈的历史,都可以体现在生的悲壮到死的悲壮,是有待考证的。一定是这样的。

 

 

《Original Sound》,秦风,雕塑,北京当代艺术馆,2007

 

CARC:看到有一篇文章这样评论“要把秦风的水墨划入某一流派或范围是困难的,他首先是一个实验艺术家,与一般的水墨画家仅仅拘泥于练就笔墨功底不同,秦风关注的不是水、墨、纸本身,这些可视的材料通通是媒介,他也不关注视觉世界,这些眼前的景色离他的精神世界却很遥远……”,极少数艺术家具有超越性的宇宙意识,在您的作品中,如:《上帝你在哪儿》、《阿拉你为什么不唤醒他》、《神曲》、《原音》、《法老的谜语,天空的彩虹》、《头顶的云朵》等。当下您是如何定义自己的艺术呢?您在“超越性的宇宙意识”这方面是否有关联?

 

秦风:一定会有关联,对宗教有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对文化和历史都有一个不同于常人。艺术家,你做创作,你的表现,必须要抽取或做一个参照,或者说,要想转化成个人语言,一定要找到一种语言的方法表达,包括媒介,一定会考虑对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考,运用材料来体现这一代人现代文明精神面貌,这就是材料学。现在的信息就是对未来的宇宙全新思考和探讨的重要媒介,比如信息发射到宇宙、太空里面去,是一个信息的链接过程和一个反馈(返还)的时间,作为艺术家自然也会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上帝,伪命题这个概念,作为一般人的理解,他会把它完全宗教化,完全变成个人主义,变成一个个人主义的角度去理解,他一生中可能都会成全他心目中上帝的形象和精神模式与他的关系,对他的作用。对于艺术家而言,我觉得艺术就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这一点不大理解的是大家的角度不同,对伪命题和概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这一点上,当代艺术和所谓的后现代艺术概念我也是比较认真的考虑和研究,用作品来表达后现代这个概念。

 

 

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启幕,2014

 

CARC :您在为佳士得上海新址落成创作的大型绘画作品现场非常震撼,观众可以自由穿行于巨大尺幅的画布之上,在您的艺术中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力量的呼唤,一方面源自于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对话,一方面源自充满野性的原始欲望的迸发。您擅于从文明和欲望中吸取力量,您如何理解后现代的《文明景观》与《欲望风景》?

 

秦风:这件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行为艺术,本身的概念他们落成在中国上海选择殖民地落脚的地方,又重新开始启动殖民文化这样一个价值,他有三重定义和意识在里面,所以说这也是蛮有意思的,我当时就精心创作了一件作品,也是为这个场域创作的,直接放在那儿让他们可以踩,在上边可以走动,因为我觉得殖民从来都是沾染上历史的时间灰尘以后,人们才可能去认真,重新去思考这段历史和被殖民的痛处、痛点在哪儿,包括作者。

 

 

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启幕,2014

 

CARC:那件作品是可以互动的,观众可以走进去。

 

秦风:可以走进去,车都可以开过去,但之后拿起来就进了博物馆,人都不可以靠近一米,就是这种反差,我说的是一个行为也是一个概念,但是车、人踩了以后把殖民时期砖上的灰尘印在了画上面,人踩上重新印在画面,因为丙烯,人踩上去,车从哪儿开来,那个灰尘压在上头,人脚踩在上面会留下这个灰尘,这个很有意思。当时很多很多的人,对这些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在公共空间、画廊和博物馆看的时候都要离开一两米不可以看过去,到那儿脚都可以踩,在上边跳舞,可以做个party,车也可以经过,很有意思,这是时间历史维度上的一个记忆的方法,一个节点和记忆的方法。

 

 

《愤怒的天使 No. 7》,秦风,布面丙烯,400x300cm,2011

 

CARC :《愤怒的天使》作品于2011年完成,使人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感性、理性、神性、气运、一股克制可控的能量一抹留在了布面上,如蓝色冷峻的火焰,更像冰川之火…,您可以聊聊这件作品吗?

 

秦风:《愤怒的天使》当时是因为有平面的、装置的、绘画的和声音的、音乐的、行为的,对中东战争的一个质问,《愤怒的天使》这样一个主题性的作品,还有一个《上帝你在哪儿》等等这样一些主题,是一些问题,也是用不同材料和形式表现出来,在不同的国家也展出。

 

当时在加州博物馆展出的时候,正好那一天,《上帝你在哪儿》还有《愤怒的天使》、《这样的一天》作品有七组,上面鸡蛋,里面嵌着鸡蛋,纸浆里面有鸡蛋,蛋壳出来了,那一天小鸡孵出来,把蛋壳有一些直接摔死在地上,有一些全死在里面,有一些没有孵化出来,那一天正好是中东战争第六次,就是2022年开打的那一天,那是展览开幕式。我印象特别是那天那个作品的前面都湿了,因为那个一掉下来就摔死了,在鸡蛋上在孵化前我盖了图章,表示时间,对这样一个载体、生命的一个记录,一个封存,孵化的过程,这是蛮有意思的,本来是要展出的。

 

 

《上帝的骰子》,秦风,100x190cm

 

CARC:那件作品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动态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可控的。

 

秦风:是可控的,比如小鸡孵化是可控的。那一天观众不可以靠近,有一个Video记录全过程,一直看观众和小鸡两个镜头,最后交换在另外一个空间里面会投影出来,转换到另外一个空间,一个很平静的空间里面,一个屋子里面,有人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Video的过程,变成一个时间的现场演绎,就是生命,战争用另外一种形式在召唤,没有参与战争,呼吁和平的一种方式和形式。

 

 

《手稿作业》局部,秦风,纸本、丙烯、墨,30x30x5cm x8,1983-2024

 

CARC :在您的手稿中,翻到一页贴有手工纸,上面红色字体写着“谎言的摇篮”,在对页中,贴有一张周围画着圈的肖像照片,使观者内心受到深深触动,您可以聊聊这张手稿吗?

 

秦风:手稿是这些作品。他培养出来了号称几个伯爵,一个母亲,这些家族里面参与一战战争的谋划,这是他家族的影集,其中一个是母亲,一战直接参与者,在欧洲英国人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战争完全在十字架下以英国所谓的日不落征战整个世界,留下一个巨大的后患,最大的一个谎言,最后傀儡的继承者美国人,又开始征战世界,同样还是用这样一个概念。所以这是《圣经》的扉页,是空白的,就是一个谎言,很有意思。《圣经》有一本专门的相册,18世纪的相册记录了这个家族的全过程,很有意思,我当时想准备拍一个纪录片,但我又觉得没多大意思,这种形式很多人用这种形式在阐述,没有多大意思。

 

 

《手稿作业》局部,秦风,纸本、丙烯、墨,30x30x5cm x8,1983-2024

 

CARC:刚才谷燕馆长特别提到您的手稿,这些手稿代表了您在这些大的作品背后的一些看不见的思考。这里面的东西将来会变成一些其他形式挂在墙上。

 

秦风:雕塑、影像、装置都会放大,其中有一个就是放大的,有一些小的手稿,现在有一些展览放大了,那边有一本书,还有一些白卡纸像这边有几本,就是属于以前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学的时候教材做的范画,平面绘画往空间转的时候,这几幅,还有那三幅,转换的时候,未来放大成大型的东西,就像一个草稿也算是一个记忆重新的呈现。

 

CARC:暂时先这样。谢谢。

秦风:央美是我的母校。

 

关于艺术家


 

 

 

秦风

 

1985年 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曾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

1993年 创办北京当代艺术馆

2020年 成立秦汉当代艺术研究院

现为哈佛大学当代艺术研究员

 

个展

2024年 元典美术馆-北京

天趣当代艺术中心,香港

2024年 3723美术馆,上海

2023年 春美术馆,上海

2022年 香港海事博物馆,香港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香港

2021年 幻艺术中心,北京

2019年 Blain Southern画廊,伦敦

2018年 斯坦福大学艺术中心《零界》,加州

NordArt,卡尔舒特艺术中心,比德尔斯多夫

2017年 佳士得上海站特展,上海

《邂逅天使》圣凯瑟琳大教堂,汉堡

2016年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秦风特邀展《迎风》

纽约佩斯画廊,纽约

2015年 瑞士巴塞尔艺术中心,巴塞尔

瑞士圣·乌尔班当代艺术博物馆,卢塞恩

2014年 北京当代艺术馆、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2013年 Banbro,香港

2012年 世界画廊,香港

2011年 上海美术馆,上海

2010年 佛罗斯特美术馆,迈阿密

2009年 克罗亚洲艺术馆,达拉斯

2008年 哈佛大学,波士顿

2003年 纽约亚洲博物馆,纽约

1998年 Raab画廊,柏林

 

群展

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展、大英博物馆收藏展、波士顿博物馆联展等数百次国内外群展

收藏及社会活动

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伦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等数十家博物馆收藏。曾荣获国际艺术贡献奖和国家艺术贡献奖等数十个国内外艺术奖项。参与苏富比、佳士得等国内外艺术活动。近百件作品捐赠于艺术教育、战争灾难、孤儿救助等公益项目。

 

正在展出


 

 

 

向内看

不一样的秦风

LOOKING INWARD

A DIFFERENT QIN FENG

 

艺术家 | 秦风

策展人 | 谷燕

主办 | 元典美术馆、元典艺术公益基金会、Yan Art Space

支持 | 法国大运河国际间文化与艺术交流协会

 

开幕 | 2024年12月6日 16:00

展期 | 2024年12月6日 - 2025年1月19日

地点 | 元典美术馆-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西园112号

 

Artist | Qin Feng

Curator | Gu Yan

Organizers | Yuan Art Museum / Yuan Art and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 / Yan Art Space

Supports |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changes Culturels Canalis

 

Open at 6. Dec., 2024 16:00

Exhibition Duration | 6. Dec., 2024 - 19. Jan., 2025

Venue | Yuan Art Museum - Beijing

112# Lizexiyua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标题:“向内看”秦风艺术展——央美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访    
 地址:http://www.ruanwenj1e.com/a/guoji/20250117/1985.html

上一篇:上一篇:国家级课题结硕果!专家姚晓霖重点课题荣获科研成果壹等奖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国际新闻界本篇文章所转载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本文的真实性负责,只以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